自序《一舉三得,樂也》 醫時笑一笑,依時笑一笑,Easy 笑一笑。 行醫時笑一笑,是好,還不夠,起碼要笑兩笑。在夜闌人靜拖著疲累身體走過醫院長廊,不自覺地對自己一笑,因知道走廊盡頭有需要醫生的病人,能力和價值受肯定,這是對自己的一笑。另一笑當然是病人的一笑,疾病得以治癒,痛楚得以消除,這一笑來得自然,真正挑戰是如何在生死邊緣找到那一笑。吳婆婆患上多發性骨髓瘤,胸骨骨折,整天躺臥病榻,苦不堪言。醫生窮盡治痛方案之後便跟著實習醫生說:「我們要讓她每天笑一笑。」自此,巡房日子便出現各式逗笑爛gag,成果參差。兩星期過後,病人竟主動搞笑。 而「依時」和「Easy」笑一笑則是態度問題,有病人會因腫瘤縮少兩公分而歡天喜地,也有人因腫瘤縮少兩公分而愁眉苦臉。事情總是相對的,為某事情而喜而憂完全取於態度。我們應當依時依候在人生大小事情找快樂,不用遇上大小登科,也不用等待升職加薪,容易在小事上找快樂才是快樂真諦。 行醫歲月,只盼以歡笑作良方,既能治人也能自治。 醫時,依時,Easy, 笑一笑! –待續– 想一次過細閱故事,可立即點擊選購 天窗網店 Google Play 電子書
Category Archives: 莫樹錦
醫得喜,活得樂
《為吃而活》 肥美北海道鮮活帶子足有兩公分厚,以火槍烤至五成熟,包上香脆紫菜便往嘴裏送。那份鮮,那份甜,那份…… 本是美夢,但在這晚上,小素覺得這是最痛苦的夢。 從噩夢驚醒,發覺唾液已流至嘴角,肚子發出咕咕怪聲,口腔內有一股塑膠味道,有點苦澀,鼻孔仍插著長長管子,小素從未想像自己會這般模樣。 已有五天沒進食,每時每刻她都想著美食。若問她一生至愛,她會說是丈夫和美食,或者,應說是美食和丈夫。 剛度過五十歲生辰的她證實患上胰臟癌,初時只覺得上腹微痛,跟普通胃痛無異,胡亂服了些胃藥未見成效,便置之不理,直至一天晚飯後吐個不停,往醫院檢查才發現胰臟腫瘤已有五公分大,並入侵十二指腸引致胃出口阻塞。緊急情況下醫生以鋼絲支架(Stent)保持十二指腸暢通,手術後病人雖能勉強進食,但她仍很失望,因未能像以往那般暢所欲「吃」。由於不甘心,她便成了最積極進取病人,做化療時不言苦,只要能縮小腫瘤增加食慾,她便樂意去做。 不負所望,她的病情穩定下來,可以再次品嚐不少美食,只可惜好景不常,一年過後腫瘤再次復發,鋼絲支架未能抵受,十二指腸再次阻塞。 不能進食的小素極不開心地埋怨:「醫生,這不就是白白餓死?」 醫生腦子轉了轉,想到她將要面對的併發症很多,餓死的機會不大,只是不忍心說得太過詳細,唯有安慰:「不會餓死,定會想想辦法。」隨即解釋兩種方法,一是重新植入支架;二是動手術把小腸駁至胃壁(Gastro-Jejunal Bypass),兩者也有風險。 話未說完,她便說:「不用說了,哪種方法方便吃東西便做那種。」 小素的回答最肯定不過:「醫生,若不能吃,死又何妨!」 病人意向已定,便盡快安排。可幸手術成功,兩天後的清早,巡房時發現她靜坐床上翻閱餐單,醫生這天便不問病情,只坐在床邊跟她一邊翻閱餐單一邊說:「麥片纖維高,要小心。」 「啊,我還以為會健康點。其實也頗難吃,不吃也罷。」 「絕對同意,不如考慮金菇乾燒伊麵。」 「乾燒伊麵也可以?實在太好了!」 「當然可以,但要少油,不然,容易拉肚子。」 愛吃的醫生遇上愛吃的病人。 到底是為吃而活,還是為活而吃(Live to Eat or Eat to Live)? 我們肯定信奉前者。 –待續– 想一次過細閱故事,可立即點擊選購 天窗網店 Google Play 電子書
醫然有望
《這麼遠,那麼近》 病人躺在醫院病床上,剛動過手術,臉色較蒼白,聲音也沙啞,但神志清醒,精神也算不錯。 「手術順利,但要把整個甲狀腺切除。」A說。「啊!」B的心裡一沉,說:「你是說已證實是惡性腫瘤所以需要全面切除。」沉默一刻,A才說:「是Papillary Thyroid Cancer(甲狀腺乳突癌),最常見的甲狀腺腫瘤。」 B未懂得如何招架,A已繼續冷靜地說:「手術時已經取掉附近淋巴腺,發現有擴散跡象,手術後仍需接受放射性治療。」 「哦!」B只能作出基本反應。 A既理性亦冷靜,而B卻心緒紊亂。奇怪的是A是病人,而B是醫生。 於腫瘤界打滾二十五年,見過無數病人也薄有虛名,但這天醫生全無醫生功架,全因躺在病床上的A君是自己的好朋友。B多年來很幸運,從未遇上自己家人或好朋友患癌,想不到感覺原來是這麼痛。心痛的不單是好友要動手術接受治療,也不是因為無藥可施,事實上甲狀腺腫瘤治癒率很高,痛的是好友將要活在癌魔陰霾下,並要面對一場理性與恐懼的對峙。 理性本應是醫生強項,見病人時總會按科學分析病情,安排治療並提供數據作參考,但想不到面對好友患病時竟然找不出理性,恐懼便乘虛而入,給醫生來個措手不及。面對相對理性的病人好友,醫生只會說些無聊笑話以掩飾這份痛,這時醫生未能產生醫生的功效,只能做回一個朋友默默地叫喊著:「老友,不要擔心,我們在支持你。」 病與死亡,是這麼遠,卻那麼近。 父母早已年過八十,兄弟朋友亦已邁過中年,據統計香港每四點五人便有一個死於癌症,故此於未來日子中,醫生將要面對類似情況的機會頗高,經此一役,才知道本是極為理性的醫生原來是不堪一擊,切膚之痛帶來恐懼,恐懼的魔力比理性還要強。 未敢祝願每位家人好友永遠無病無痛,因這並不可能,只能祝願他們找到勇氣,也能找到一位比自己更理性的醫生。 —待續— 想一次過細閱故事,可立即點擊選購 天窗網店 Google Play 電子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