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花錢的幸福日常

1.1 《省錢,工資便會跟著長》

很多時候,花錢花得開不開心,重點不在於你花不花得起,而在於你花得夠不夠醒目,這個道理不是我說的,而是腦神經專家說的。一個人做了令自己滿足的事,比如慳錢,所帶來的滿足感能令大腦釋出一種名為安多酚的物質,而安多酚就是大家趨之若騖的「快樂賀爾蒙」。

慳錢其實好開心!

想慳錢,便先要搞清楚「錢」是甚麼。關於錢,經濟學家的定義是:錢是一種等值量化的交易工具。簡單而言,即是用錢來換取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工具。

知道錢是甚麼,對慳錢的作用也許不大,慳錢的精要在於那個動詞「慳」,因此,接下來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這個「慳」字。驟眼看,「慳」好像不是好東西,比如:

 慳吝即是小器

 慳濫即是粗劣

 緣慳一面即是見不著

不過,大家都懂得「半杯水」的道理,一個杯是半滿還是半空,全在於你從甚麼角度去看。現在,就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仔細看清楚這個「慳」字。

「慳」字的部首從心,說明了「慳」不只是一種純粹的行為或動作,而是跟內心活動有關的一個意念、一種狀態;更不容忽視的是,心字旁的那個「堅」字,「堅」有剛強、結實、牢固的意思─如此顯淺的1+1=2數式,一經代入,「慳」便等於一顆堅強的心、堅定的意志。

若要慳錢,先決條件是堅強的心、堅定的意志!

試想想,假如每件東西你都能堅持等到七折才去買,每100元便可慳回30元,驟眼看似是小數目,但你不妨再想想,若不去慳這30%,你要等多久或要怎樣做才能令老闆加你30%人工? 調轉來想,假如每樣想買的東西你都有足夠的意志力等到七折才買,便等於自動加了30%人工。如果此時此刻,老闆無端端加你30%人工,除了開心,還能有其他反應嗎? 

—待續— 

想一次過細閱故事,可立即點擊選購

Rating: 4.5 out of 5.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